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paper:understand_central_bank_crytpo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paper:understand_central_bank_crytpo [2019/09/20 15:25] – [文献评价] kkpaper:understand_central_bank_crytpo [2023/11/10 12:13] (当前版本) – 外部编辑 127.0.0.1
行 74: 行 74:
 ==== 文献评价 ==== ==== 文献评价 ====
  
-本文作者姚前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本文不是一篇技术性的论文,文章一定程度体现了中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和看法。+本文不是一篇研究论文,不应再理论创新方面作过多要求。作者姚前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文章一定程度体现了中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和看法,因此本文列出的参考文献会比正文更有价值。 
 + 
 +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若干观点,值得商榷。 
 + 
 +  - 作者认为私人数字货币没有信用基础,其价值(价格)是投机的结果。然而,货币并不总是信用货币,在信用货币出现前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存在了很长时间,因此国家信用不是货币具有价值的必要条件。是不是货币,有没有价值,实际上都是社会共识决定的。观察人类历史可知稀有的,不宜损耗的东西常常被作为货币,其产量(保有量)以及其在交易活动中的接受度决定其价值。比特币总量有限,其分布式的特点基本保证了其非常不易损耗(除非出现全球性的灾难导致所有节点被毁),因此与黄金类似,比特币具备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货币的条件。只要其在交易活动中被接受,它自身就拥有价值。作为数字货币的另一个典型例子,以太币被设计用来支付以太坊算力(Gas),这本身就是其价值的基础。 
 +  - 作者认为比特币总量有限,不符合信用经济的要求,是一种货币“返祖”现象。作者大约是担心:a. 货币部门无法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实施货币政策;b. 重量有限的货币和增长的产出导致通货紧缩。关于前者,作者实际上预先假设数字货币先天不能自动适应经济体产出的波动,所以货币部门需要调节货币供应
  
  
  
paper/understand_central_bank_crytpo.1568964319.txt.gz · 最后更改: 2023/11/10 12:13 (外部编辑)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