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Quant
一句话概括
- WorldQuant 的核心思路可以概括为:用海量、低复杂度、可复制的“公式化 Alpha”(多为价量与基本面简单算子组合),通过标准化的回测治理与去相关选择,构建一个巨大而多样的 Alpha 池;再用风险与成本约束下的“组合器”(meta‑model/优化器)把这些弱信号集成为可交易的市场中性或基准增强组合。其研究与产能部分通过全球网络与众包平台(WorldQuant BRAIN、IQC)规模化。
公开口径下的标准流水线
1) 宇宙与数据治理(Point‑in‑time)
- 多国家/地区股票(含中小盘),价量为主,辅以基本面;全链路 Point‑in‑time、公司行为与退市处理,去幸存偏差。
- 数据 QC 与版本锁:缺失/异常值处理、口径统一、事件时间对齐;研究/生产隔离。
2) 公式化 Alpha 的产出(Alpha mining)
- 单个 Alpha 是把输入变量映射为当期横截面得分的短公式,常见算子(示例)
- 横截面:
rank
、zscore
、行业内 rank
- 时间序列:
delay
、delta
、ts_sum/mean/std
、ts_rank
- 相关性:
correlation
, covariance
- 衰减与去噪:
decay_linear/exp
、中位数/分位去极值
- 组合:加减乘除、
min/max
, signedpower
等
- 变量常见于价量/交易微结构(收盘、最高/最低、成交量/额、换手、波动)与简化的基本面(PB、EP、资产增长等)。
- 公共灵感可参考《101 Formulaic Alphas》(Z. Kakushadze 等,公开论文),能感受到“短公式、弱信号、数量取胜”的风格。
3) Alpha 的回测与筛选(OOS 优先)
- 统一治理:当期横截面 winsorize → 方向一致(越大越好)→ 标准化(z 或秩)→ 行业内或规模中性(视策略而定)。
- 评估维度(典型)
- 预测绩效:IC/Rank‑IC、分组多空、衰减曲线(半衰期)
- 稳健性:滚动窗口 OOS、不同市场/行业/大小盘一致性
- 成本/容量:换手、点差/冲击敏感性、对 ADV 的依赖
- 新颖度与去重:与库内 Alpha 的相关性/相似度,避免“重复计数”
- 生产准入:设置“合格分数线”(质量分+相关性惩罚+成本惩罚);Alpha 生命周期管理(上线/降权/下线),有明确半衰期与健康度。
- 思想:许多微弱、相对独立的 Alpha 叠加后可提升信噪比。权重考虑期望回报、相关性与成本/换手。
- 典型做法(公开层面的通用表达)
- 估计 Alpha 的期望与协方差(或相关性矩阵),做收缩/正则化
- 目标:最大化组合 IR 或最小方差下最大期望,加入成本/换手惩罚
- 权重对弱相关、稳健、成本友好的 Alpha 更偏好;对高相关、短半衰期或高冲击 Alpha 降权
- 结果输出的是“组合 Alpha 预测”或“目标持仓偏好”,供下一步组合构建使用。
5) 组合构建(Portfolio construction)
- 常见定位
- 市场中性/统计套利 L/S:净 Beta≈0、行业与风格敞口受控、总杠杆 1.5–3×(视策略而定)
- 指数增强/对冲基金平台内账户:相对基准管理,跟踪误差与主动暴露在带宽内
- 统一优化框架(示意)
wmax α′w − 2λw′Σw − C(w,Δw)
- 约束:净敞口、行业/风格、单票/行业上限、借券可得性与费率、换手与流动性(交易≤某比例 ADV)
- 成本:线性点差+二次冲击(平方根律近似),并设置“忽略阈值/漂移带”降低无效调仓
- 再平衡节奏:从日频到周频不等,取决于 Alpha 半衰期与成本弹性;多采用分层/分批调仓。
6) 执行与 TCA 闭环
- 订单拆分与算法执行:VWAP/POV/IS/TWAP 视流动性选择;盘口与借券动态约束
- TCA:事前成本预测 vs 事后成交偏离回溯,持续校准成本模型;盘中风险监控(进度、净敞口、风格漂移)
7) 组织与产能:众包 + 工业化
- 全球多地研究网络与“众包平台” WorldQuant BRAIN(公开招募参与者构建 Alpha),配合 International Quant Championship(IQC)等竞赛,扩展 Alpha 覆盖与多样性。
- 人才梯度:Alpha 研究员、PM/组合器、数据工程/基础设施、执行/风险独立并行,统一工具链与审计轨迹。
与“传统因子工程”的侧重差异
- 更“宽而浅”:不执着于单一因子的统计完美,而是追求“巨量、相对独立的弱 Alpha”聚合后的整体 IR。
- 更机器化:算子库+模板化治理+自动化 OOS 评估,提升迭代速度与稳定性。
- 更强调去相关与成本:Alpha 的相关性与交易成本几乎和 IC 一样重要,进入“组合器”的权重核心取决于这三者的权衡。
- 中性化与基准化:L/S 交易通常做较强中性(行业/β/风格),指数增强则以“相对暴露与 TE 预算”为主。
常见问题
- 他们是不是“海量 Alpha + 简单算子”?是的,公开线索显示这是其鲜明标签之一;关键在于治理、去相关、成本与组合器。
- 会用机器学习吗?公开材料中肯定会,但侧重“组合与收缩/正则化”的工程化 ML,而非难以解释的黑箱直接下单。
- 因子 vs Alpha?在他们语境里,“Alpha”更像是“可交易信号”的最小单元;许多 Alpha 可对应我们熟知的风格因子变体,但组合器会管理其相关性与成本,使其更接近“交易组件”而非“学术因子”。
参考与延伸(公开线索)
- WorldQuant BRAIN(对外众包与竞赛平台)、WorldQuant University(量化教育)
- 《101 Formulaic Alphas》(Kakushadze 等,公开论文):展示了“短公式 Alpha”的风格
- 一般化的 Alpha 组合方法:协方差收缩、最大 IR、成本内生化、行业/β 中性等(行业共识)
AQR
一句话概括
AQR 的方法论=用多口径、跨市场的经典风格信号(Value、Momentum、Quality、Low‑Risk、Carry)做稳健清洗与合成,执行行业/贝塔等中性化与风险预算,在成本/容量/税务/执行约束下用优化器构建多元、分散的 long‑only 与 long‑short 组合;择时仅进行小幅、理性且慢速的倾斜。
研究哲学
- 学术×实务桥接:将“风险因子”做成可投资的“交易信号”,保持定义透明与可复现。
- 多维分散:风格×资产类别×区域×周期分散,降低单一风格崩塌(如动量“崩盘”)风险。
- 稳健胜于炫技:多描述子合成、鲁棒变换(winsor/秩/正态分位)、半衰期与收缩,抗噪声与过拟合。
- 风险与成本内生:目标函数中显式加入协方差与交易成本,预算换手与容量。
- 温和择时:用“风格估值差”“动量”“Carry”等对风格做小幅、缓慢的动态权重调整(不做激进时点化)。
经典风格与信号构造(代表性口径)
-
价值 Value(跨股/债/汇/商品的“便宜”)
- 股票:多口径估值比值合成(B/P、E/P、CF/P、Sales/P 等),行业内标准化。
- 跨资产:对债券用“真实收益率/期限溢价”、对汇率用“购买力/价值”、对商品用“相对便宜/曲线形态”。
- 合成:多描述子秩或 z 合成,常做等权或 IR 加权。
-
动量 Momentum
- 横截面动量(XSMOM):MOM12−1=Pt−12Pt−1−1,排除最近 1 个月;行业中性或残差化。
- 时间序列动量(TSMOM/趋势):看各资产自有的涨跌趋势(如 12 个月均值),多资产“趋势因子”。
- 风险控制:已知“动量崩盘”情形,用波动目标与跨风格分散对冲。
-
质量 Quality(QMJ)
- 维度:盈利性(ROE、Gross Profit/Assets)、增长稳健、保守投资(资产增长取负)、安全性(低杠杆、低波、低应计)。
- 合成:按维度 z 标准化后等权合成“质量分”。
-
低风险/低贝塔 Low‑Risk(BAB/低波)
- 低贝塔组合(BAB):多头低 β、空头高 β,并按 β 缩放达到市场中性;或最小方差/低波方法。
- 股票内实现,或与期货对冲市场 β。
-
Carry(跨资产)
- 债券期限溢价、外汇利差(套息)、股指股息/回购、商品期限结构(Contango/Backwardation)等。
参考论文:Value and Momentum Everywhere(2013);Quality Minus Junk(2019);Betting Against Beta(2014)。
因子工程模板
-
数据治理(Point‑in‑time)
- 复权与退市、公告滞后、口径一致;指数成分/基准对齐;会计异常与极值审计。
-
特征清洗
- 横截面 winsorize(如 1–99%)→ 方向一致(越大越好)→ 标准化(z/秩/正态分位)。
- 行业内标准化;必要时对规模/β 残差化(视产品定位)。
-
多描述子合成
- 等权或稳健配权(IR/Σ⁻¹μ),并对高度相关描述子做去冗余/收缩。
- 多周期(快/慢)用 EWMA 半衰期合成,降低相位风险。
-
信号到“alpha 预测”
- αi,t=κ⋅Si,t,可对波动/特质波动做缩放;
- 对不同风格设独立“sleeves”,在优化器统一权衡。
-
成本/容量建模
- 线性点差 + 冲击(二次或平方根律):
C=i∑cilin∣Δwi∣+21i∑kiσiADVi∣ΔQi∣⋅∣ΔQi∣
- 交易≤ADV 比例,上线“进入/退出带”“最小变动阈值”。
-
风险与中性化
- 目标与约束:净 β、行业/风格暴露带、单票/单行业上限、杠杆上限、TE 预算(long‑only)。
- 协方差矩阵做收缩与稳健估计;波动目标与情景压力测试。
-
优化与持仓
- 目标函数(示意):
wmax α′w−2λw′Σw−C(w,wt−1)s.t. 约束:暴露/杠杆/流动性/税务等
- long‑only:跟踪误差与主动暴露带内的指数增强;
- long‑short:净敞口≈0,行业/风格≈0,杠杆受控。
-
再平衡与执行
- 月/双周为主(风格),趋势/跨资产可周/日;采用 “耐心交易”(patient trading):带宽、分批、算法(VWAP/POV/IS)。
- TCA 闭环校准成本;借券费与可借量约束短端。
从因子到策略:AQR 常见产品范式
风格择时(“小、慢、理性”)
- 信号:风格“估值差”(如价值价差、质量价差)、风格自身动量、Carry/收益预期等。
- 实施:仅做小幅权重倾斜(防止“择时自己把自己择没”),半衰期长、交易慢,作为长期配置的边际优化。
- 公开立场:择时困难、幅度有限,核心仍是“长期持有 + 分散”。
成本、容量与拥挤
- 交易成本:发表过对机构级实际成交数据的研究,显示在合理容量与“耐心交易”下,经典风格净效依然显著(例如 Frazzini–Israel–Moskowitz, 2018)。
- 容量管理:ADV 比例、持仓集中度、杠杆与借券费;拥挤监控(成交量/借券/价差/估值分位等),在优化器与风险预算中内生化。
- “动量崩盘”与尾部:通过风格分散、波动目标与对冲(如期货 β 对冲)缓释。
与 WorldQuant 风格的简对比(一句话)
- AQR:少而精的“学术风格”+多资产分散+稳健合成与风险成本内生,择时温和;
- WorldQuant:海量短公式 Alpha + 去相关 + 组合器,更多价量微结构与高广度;
两者在“优化/成本/中性化/风控”工程上高度趋同。
代表性公开文献
- Asness, Moskowitz, Pedersen (2013). Value and Momentum Everywhere.
- Asness, Frazzini, Pedersen (2014). Quality Minus Junk.
- Frazzini, Pedersen (2014). Betting Against Beta.
- Frazzini, Israel, Moskowitz (2018). Trading Costs of Asset Management.
- Asness 等(多篇)关于风格择时、价值“神话与事实”、拥挤与风险管理的博客/白皮书。
小结
- 怎么做因子:多口径、鲁棒清洗、行业/β 中性(视目标)与多周期合成。
- 怎么合成:等权/IR‑配权,收缩与去冗余,风格与资产层面分散。
- 怎么落地:成本与风险内生的优化器;long‑only 控 TE、long‑short 控净暴露与杠杆;耐心交易 + TCA;温和择时做边际改进。
MSCI
一句话概括
MSCI 的方法论=用规则化、可复制的描述子构造各类风格得分(Value、Quality、Momentum、Low Vol、Size、Dividend 等),对得分做去极值与标准化,在行业/国家/区域框架内中性化偏差;随后通过排序/筛选或优化器在一组严格的投资性约束(国家/行业/单票/流动性/换手/跟踪误差)下,构建单因子或多因子指数,以实现“目标因子暴露最大化 + 可投资/容量友好 + 低换手”。
方法论与工程哲学
- 规则优先、透明可复现:清晰的描述子定义、标准化口径与权重规则,便于第三方验证与复制。
- 可投资性与容量:以母指数(如 MSCI ACWI、MSCI World)为宇宙,实施自由流通市值、流动性与交易所可达性筛选;权重与交易量限制。
- 稳健清洗与行业/国家控制:极值处理、标准化与行业/国家层中性,避免结构性偏差。
- 换手和成本的工程控制:半年度/季度再平衡、进入/退出缓冲带(buffers)、优化器中的换手约束,追求低周转。
- 优化与约束一体化:单因子或多因子指数多采用优化器以“目标暴露最大化/方差最小化”为目标,叠加多维约束(国家、行业、单票、跟踪误差、权重上下限、流动性)。
经典风格与信号构造
-
价值 Value / Enhanced Value
- 描述子:常见为 B/P(账面市值比)、E/P(盈利收益率,含前瞻口径)、CF/P(现金流收益率)等。
- 处理:横截面去极值与标准化,行业(或国家)层内比较;等权或固定权合成综合价值分。
- 指数实现:按综合价值分进行加权或优化倾斜,同时控制行业/国家偏离与换手。
-
质量 Quality
- 描述子:ROE/ROA(盈利性)、盈利波动/应计(稳健性/保守性,取负向)、杠杆(低杠杆为佳)。
- 合成:各维度 z 分数等权合成“质量分”,行业/国家内标准化。
- 指数实现:按质量分倾斜,并常叠加“负向约束”(不显著偏离母指数的国家/行业暴露)。
-
动量 Momentum
- 描述子:6–12 个月价格动量,排除最近 1 个月;常见“波动调整”的动量得分。
- 实现:从母指数中按动量分筛选/加权,控制行业/国家偏离与换手。
-
低波动 / 最小方差 Low Volatility / Minimum Volatility
- 描述子:历史波动率、协方差矩阵 Σ。
- 实现一(启发式低波):按低波分倾斜并设置权重上限等约束。
- 实现二(最小方差):优化问题
wmin w′Σws.t. ∑wi=1, 国家/行业/单票/流动性/换手 约束
输出低波/最小方差组合权重。
-
规模 Size / 低市值倾斜
- 定义:相对偏向小盘股票(基于自由流通市值),但受流动性与权重上限约束,保证可投资性。
- 实现:通过权重倾斜或分层选择,控制国家/行业偏移。
-
高股息 High Dividend(常叠加质量过滤)
- 描述子:股息率与分红可持续性过滤(盈利与杠杆等“质量闸”)。
- 实现:筛选高股息、合并质量过滤后按收益率与流动性加权,保持分散与容量。
注:具体描述子组合、权重与窗口在不同指数家族间略有差异;MSCI 文档会逐一给出明确口径与参数。
因子工程模板
-
宇宙与数据治理(Point‑in‑time)
- 以 MSCI GIMI 体系为母宇宙:自由流通市值、交易所可达性与流动性筛选。
- 会计口径与公告滞后处理、复权与退市调整;地区/国家/行业(GICS)映射。
-
特征清洗与标准化
- 横截面去极值(如分位或 ±3σ)→ 方向一致(越大越好)→ 标准化(z/秩/正态分位)。
- 行业内或国家内标准化与去均值,减少结构性偏差。
-
多描述子合成
- 同一风格内多描述子等权或固定权合成:
Si,style,t=k∑wkzi,k,t
- 对高度相关描述子做去冗余/稳健处理(如权重上限、分组合成)。
-
从得分到指数构建:排序/筛选 或 优化倾斜
- 排序/筛选法(例:动量/高股息):按 Si,style 选入高分子集,并按规则加权。
- 优化倾斜法(广泛用于多因子/增强价值/最小方差):
wmax i∑Si,targetwi − 2λw′Σw
s.t.
- 国家/行业暴露偏离母指数在带宽内(如每个国家或行业的主动权重在阈值内);
- 单票权重上限与集中度控制;
- 跟踪误差(TE)带、换手预算、流动性与交易量限制;
- 对部分指数还设置“目标因子暴露”最低阈值。
-
约束与可投资性
- 国家/行业暴露约束;
- 单票/单行业权重上限(含 capping 机制);
- 流动性/容量:ADV 与成交额阈值、自由流通市值下限;
- 换手与再平衡:设置一阶/二阶换手预算与“进入/退出缓冲带”(hysteresis)。
-
再平衡与维护
- 周期:多数因子指数为半年度或季度再平衡;与 MSCI 全市场指数的季度/半年度审查同步或错峰。
- 缓冲与带宽:防“边缘入替”导致的高换手;必要时设置“最小变动阈值”。
从因子到产品:MSCI 指数家族的落地范式
标准化与目标函数(示意公式)
-
横截面标准化(行业/国家内):
zi,k,t=σg(k),txi,k,t−μg(k),t
其中 g(k) 表示行业或国家分组。
-
多描述子合成(等权示例):
Si,style,t=K1k=1∑Kzi,k,t
-
目标暴露最大化(多因子示意):
wmax f∈F∑ θfi∑Si,f,twi − 2λw′Σw
s.t. 国家/行业/单票/TE/换手/流动性等约束与缓冲规则。
-
最小方差(Minimum Volatility):
wmin w′Σws.t. ∑wi=1, 并行使一组可投资性约束
与“业界共识”的一致性与 MSCI 的个性
-
一致性
- 流程同业:Point‑in‑time 数据 → 去极值 → 标准化 → 行业/国家中性 → 合成 → 排序/优化 → TE/换手/流动性/集中度约束。
- 风险意识:使用协方差与暴露约束,控制跟踪误差与集中度;强调可投资性与容量。
-
个性化
- 规则公开与复制性:详细方法学白皮书,使学术与实务可据此复现。
- 指数化约束工程:更强的国家/行业中立、换手缓冲与 capping 机制,适配大规模资产与 ETF 复制。
- 产品谱系完整:单因子、最小方差、多因子、股息质量混合等,便于教学横向对比。
参考(公开文档,便于课堂引用)
- MSCI Global Factor Indexes Methodology(Value/Quality/Momentum/Size/Volatility/Dividend)
- MSCI Minimum Volatility Indexes Methodology(优化细节与约束范式)
- MSCI Diversified Multiple‑Factor Indexes Methodology(多因子目标暴露与优化)
- MSCI Global Investable Market Indexes (GIMI) Methodology(母指数与可投资性筛选)
- Barra Risk Model Documentation(风格暴露定义与协方差建模)
小结
- 怎么做因子:规则化描述子、去极值与行业/国家内标准化,合成稳健的风格分。
- 怎么合成:单风格多描述子等权或固定权;多风格以目标暴露向量进入优化器。
- 怎么落地:排序筛选或优化倾斜;叠加国家/行业/单票/TE/换手/流动性等可投资性约束;季度/半年度再平衡与缓冲控制换手。
Man Numeric
一句话概括
Man Numeric 的方法论=以经典风格信号(Value、Momentum、Quality、Low‑Risk 等)为基底,辅以部分交易/情绪特征,先做稳健清洗与强中性化(行业/贝塔/风格),再在风险与交易成本内生的优化器框架下构建 long‑short 市场中性或 long‑only 指数增强组合,并通过再平衡带与执行/TCA 控制换手与容量。
研究与工程哲学
- 稳健与可投资性优先:使用可解释、跨市场有效的风格描述子;强调点位数据治理与复现实验。
- 中性化是核心工程:对行业、市场β与非目标风格暴露做残差化或约束控制,避免“赚到的是共因子”。
- 成本与容量内生:优化器显式加入点差/冲击成本与换手预算;交易≤ADV 的比例限制。
- 分散与半衰期:多风格、多市场、多周期分散;信号赋予半衰期以管理老化与相位风险。
- 执行闭环:算法执行与 TCA 校准成本参数,形成研究—交易—反馈的闭环。
信号与因子构造
-
价值 Value:B/P、E/P、CF/P、Sales/P 等多口径估值指标,行业内标准化并去极值。
-
动量 Momentum:价格动量(12‑1 等)、残差动量(回归去 β/行业后剩余收益的动量),常做波动调整。
-
质量 Quality:盈利性(ROE、Gross Profitability)、应计(取负)、杠杆(取负)、投资/资产增长(取负)等。
-
低风险/低波 Low‑Risk:特质波动(短/中期)、低 β 暴露(BAB 思想)或最小方差思想的近似暴露。
-
情绪/预期修正(可选):分析师盈利预期修正、盈利意外(EA/SUE)等公开常见特征。
-
交易/微观结构(适度):流动性、换手、价量相关、短期反转等作为辅助或风险控制信号。
-
横截面 winsorize(如 1–99%)→ 方向统一(越大越好)→ 行业内或国家内标准化(z/秩)。
-
中性化(两种常见方式):
- 回归残差法:对风格/行业/β 暴露矩阵 B 做 z⊥=z−B(B′B)−1B′z。
- 约束法:在组合优化时直接约束行业/β/风格暴露在阈值内。
-
多周期合成:快/中/慢窗口用 EWMA 半衰期融合,降低噪声与相位错配。
因子合成与“Alpha 预测”
- 单风格多描述子合成(等权或稳健配权):
Si,style,t=k∑wkzi,k,t⊥,wk 为等权或基于 IC/IR 的稳健权重
- 多风格集成(sleeves 思想):将 Value/Momentum/Quality/Low‑Risk 等风格分开建模,最后在优化器内统一权衡;或先做相关性去冗余后得到综合分 Si。
- 由分数到 alpha:αi,t=κ⋅Si,t(可按个股波动/特质波动缩放),并设置半衰期/衰减以反映信号老化。
从因子到可交易组合
目标函数
wmax αt′w − 2λw′Σtw − C(w,Δw)
- Σt:协方差矩阵(Barra/Axioma/自建,常做收缩)。
- 成本函数 C:线性点差 + 冲击(平方根律或二次),并包含换手惩罚:
C=i∑cilin∣Δwi∣+21i∑kiσiADVi∣ΔQi∣⋅∣ΔQi∣
关键约束
- 预算与杠杆:
- long‑only:∑wi=1, wi∈[0,ui]。
- L/S:∑wi=0, ∥w∥1≤L(如 1.5–3×)。
- 中性化与暴露带:净 β≈0,行业与风格暴露 ∣B′w∣≤ε;国家/地区暴露控制。
- 跟踪误差(TE,long‑only):TE∈[min,max]。
- 集中度与分散:单票/单行业上限,Herfindahl 指标或有效成分数下限。
- 流动性与容量:单日交易 ≤ η⋅ADV,持仓与交易额下限。
- 换手预算与缓冲:∑∣Δwi∣≤Tmax,进入/退出带与最小变动阈值。
再平衡与执行
- 频率:风格信号以月/双周为主;短期/交易性组件可周/日,常用“分层调仓”(先高置信度)。
- 缓冲/漂移带:减少小额反转交易;设“进入/退出”双阈与“最小交易额”。
- 算法执行:VWAP/POV/IS/TWAP,依股票流动性与冲击特性选择;对高冲击个股用分散化执行。
- TCA 闭环:事前成本预测 vs 事后成交偏离评估,定期回归校准 clin,ki 等参数。
- 借券与费率管理(L/S):可借量约束、借券费计入成本,盘中可得性监控。
产品定位与常见形态
-
long‑only 指数增强/主动多头
- 目标:在 TE 预算(如 1–3%)与行业/国家/单票约束下,最大化多因子 alpha;强调低换手与容量。
- 用例:养老金、共同基金委托;可与低波/防御型框架结合(如受控低波多因子)。
-
long–short 市场中性(L/S)
- 目标:净 β≈0,行业与风格暴露≈0,总杠杆与流动性在限;以多因子 alpha 为主,交易成本内生化。
- 用例:对冲基金策略/平台账户;强调执行与容量治理。
与 AQR、WorldQuant 的异同
- 一致性(底座):Point‑in‑time 数据治理 → 去极值与标准化 → 行业/β/风格中性 → 多因子合成 → 优化器(风险/成本/约束内生) → 再平衡与 TCA。
- 差异点(风格与实现):
- 与 AQR 相比:更加侧重股票多因子在 L/S 市场中性的强中性化与执行工程;择时通常温和。
- 与 WorldQuant 相比:更偏“少而精”的稳健风格与交易可投资性,较少依赖海量短公式 alpha 的广度;换手与容量治理更面向机构规模与复制性。
参考(公开资料,便于课堂延伸)
- Man Institute 研究与白皮书(股票因子、低波与防御型投资、交易成本与执行、拥挤与容量)。
- Man Group 年度与方法学简介(对产品线与风格定义的公开描述)。
- 行业通用文献:低波/最小方差、质量因子、动量与价值在股票中的实现,以及冲击成本平方根律等。
小结
- 怎么做因子:多描述子、稳健清洗、行业/β/风格强中性化,多周期半衰期合成。
- 怎么合成:等权或稳健 IR 配权,相关性收缩与去冗余,得到稳定的 alpha 预测。
- 怎么落地:在优化器中把 alpha、风险与成本一体化;long‑only 控 TE 与容量,L/S 控净暴露与杠杆;以缓冲/带宽与 TCA 降换手、控成本。
Scientific Beta
一句话概括
Scientific Beta 的方法论=先用透明、可复现的描述子在行业/国家层内构造若干“单一风格因子倾斜”股票池(Value、Size、Momentum、Low Vol、Profitability、Investment 等),再用多种互补的“加权/分散策略”(如等权、1/波动、最小方差、最大去相关、分散化风险加权等)分别对这些股票池赋权,最后在“因子 × 策略”的网格上做等权或稳健聚合,形成“多β × 多策略(MBMS)”的长期、容量友好、低换手指数。
工程哲学
- 规则公开、可复现:因子描述子、标准化口径、选股与加权规则清晰,便于第三方复刻与验证。
- 分散的分散(diversification of diversification):不仅分散于多因子,也分散于多“加权/分散策略”,降低单一估计误差/模型偏误。
- 弱优化、强稳健:尽量少依赖对回报的显式预测;必要的优化(如最小方差/最大去相关)仅基于协方差,且采用稳健估计与约束。
- 可投资性与换手控制:母指数来自广泛可投资宇宙,自由流通市值与流动性筛选;半年度/季度维护、双向缓冲带降低换手。
- 长多(long‑only)取向:指数落地为 ETF/委外资金友好,强调容量与复制性。
经典风格与信号构造
-
价值 Value:多口径估值比(B/P、E/P、CF/P 等),行业或国家内去极值与标准化后等权合成。
-
规模 Size(中盘倾斜):偏向中盘(避免微盘流动性),通过市值分位筛选与权重上限控制集中。
-
动量 Momentum:价格动量(通常为 12‑1 个月),可做波动调整;行业/国家内标准化。
-
低波动 Low Volatility:历史波动率/个股方差为核心指标。
-
高盈利 Profitability:如 Gross Profitability、ROE/ROA 等,取高为优。
-
低投资 Investment(资产增长取负):较低的资产/资本开支增长被偏好。
-
Point‑in‑time 数据治理,处理复权/退市/公告滞后。
-
横截面去极值(如 1–99% 或 ±3σ)→ 方向统一(越大越好)→ 行业/国家内标准化(z/秩/正态分位)。
-
多描述子等权合成单风格分数:
Si,f,t=K1k=1∑Kzi,k,t(f)
从因子到“因子倾斜股票池”(单因子层)
- 母宇宙:各区域可投资大/中盘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与流动性筛选)。
- 行业/国家中性:在 GICS 行业或国家层内比较与标准化。
- 选择规则:按 Si,f,t 对个股排序,选取目标分位(例如前 50% 或分层抽样),并设置行业/国家配额以减少结构偏差。
- 缓冲带:设置进入/退出阈值差(如 45%/55%)以抑制边缘换手。
多策略加权(对每个单因子池分别赋权)
Scientific Beta 强调“多种互补的分散/加权策略”,典型包括(命名略有口径差异,以下归纳常见形式):
策略 |
核心思想 |
代表性权重定义(示意) |
备注 |
等权(EW / Max Deconcentration) |
最大去集中度 |
wi=N1 |
简单、稳健、容量友好 |
1/波动(Volatility Scaling) |
低波多配 |
wi∝σi1 |
用历史波动估计 σi |
最小方差(Min Variance / Efficient Min Vol) |
最小化组合方差 |
minww′Σw s.t. long‑only、权重/行业约束 |
协方差需稳健估计与约束 |
最大去相关(Max Decorrelation) |
降低相关性 |
常见实现:先用归一化协方差(相关矩阵)做最小方差 |
强调相关性结构 |
分散化风险加权(Diversified Risk Weighted / Risk Parity 近似) |
风险贡献均衡 |
令各成分风险贡献 RCi=wi(Σw)i 接近 |
需数值求解 |
- Σ 通常使用稳健/收缩估计,并对异常相关性做“清洗”。
- 每种策略在“回撤/容量/波动”上表现不同,多策略均衡可降低单一方法的失效风险。
“多β × 多策略(MBMS)”聚合
两条公开常见路线,Scientific Beta 文档通常都会提供选择:
不同产品线还可能提供 “High Factor Intensity (HFI)” 版本:通过更强的选股与权重机制提升因子暴露,同时保留分散与可投资约束。
约束与可投资性工程
- 行业/国家偏离控制:对权重或主动偏离设置带宽,使多因子指数不在结构上大幅背离母指数。
- 单票与集中度约束:单票上限(含 capping)与有效成分数(或 Herfindahl)控制。
- 流动性与容量:自由流通市值、成交额(ADV)门槛,剔除借券/流动性不足的成分。
- 换手与缓冲:双向缓冲带(entry/exit buffers)、最小变动阈值;季度/半年度维护错峰进行,降低周转与冲击。
- 税务/合规考量:指数层面的公司行为处理与成分变更公告周期,便于 ETF 复制。
维护与再平衡
- 周期
- 多数系列采用季度权重再平衡(rebalancing)+ 半年度或年度成分重构(reconstitution),不同区域/风格略有差异(以官方方法学为准)。
- 流程
- 更新描述子、完成横截面去极值与行业/国家内标准化;
- 计算风格分 Si,f,t,按规则选股(含行业/国家配额与缓冲带);
- 在选股池内分别应用多种加权/分散策略(EW、1/Vol、MinVar、MaxDecorr、DRW 等),得到 {w(f,s)};
- 做“因子 × 策略”聚合(等权或固定权),并施加单票/行业/国家/流动性/集中度等约束;
- 应用“进入/退出缓冲带”和“最小交易阈值”,生成最终权重与交易清单。
- 缓冲与换手控制
- 双向缓冲(entry/exit buffers)与最小变动阈值(minimum trade size)显著降低 边缘入替 的周转;
- 对最小方差与最大去相关策略,协方差矩阵采用稳健/收缩估计,并设置权重上限与分散约束以稳定解与换手。
绩效与暴露评估(指数层面)
- 风格暴露
- 使用 Barra/Axioma/自建风格模型评估对 Value、Momentum、Quality/Profitability、Low‑Vol、Size、Investment 等的目标暴露是否达标;
- 监控与母指数在行业/国家上的主动偏离是否在带宽内。
- 风险与跟踪误差(long‑only)
- 波动率、下行风险、相对回撤;相对母指数的跟踪误差(TE)与主动风险来源分解。
- 换手与容量
- 季度/年度换手率、成交对 ADV 的占比、成分与权重集中度(Herfindahl、有效成分数)。
- 稳健性
- 子时期与子样本(区域/行业/市值层)一致性;多策略聚合相较单一策略的改进幅度;
- 压力期表现(如流动性压力、价值/动量风格冲突期)。
与同业的异同
- 与 MSCI(Smart Beta/多因子指数)的共性
- 规则透明、行业/国家中性化、可投资与容量约束、低换手工程(再平衡节奏与缓冲)。
- 与 MSCI 的差异(Scientific Beta 的个性)
- 更强调“多β × 多策略”网格化聚合,力求在“因子选择”与“加权方式”两维同时分散;
- 相对更弱的“显式回报预测 + 单一优化器”依赖,更多用稳健的协方差与去相关原则;
- 提供 HFI(高因子强度)与 DMS(多策略一体化)等可选路线以权衡“因子纯度 vs 分散/容量”。
- 与 AQR(主动资管)的对比
- AQR 更像“主动多因子的优化器一体化”(alpha−风险−成本同时建模),可做 L/S 与跨资产;
- Scientific Beta 更像“规则化的 long‑only 因子基准”,偏向指数化与ETF复制。
- 与 WorldQuant/Man Numeric(对冲基金端)的对比
- Scientific Beta:long‑only 指数范式、低频维护、容量与复制性优先;
- WQ/Man:L/S 强中性化、成本内生的高强度优化与执行工程、频率更灵活。
适用场景与边界
- 最适:长期、容量友好的因子敞口获取(ETF/被动委外/机构配置),需要高透明度与低周转。
- 不擅长:需要 L/S 强中性、快速频率或把交易成本内生化到优化器的一体化主动策略。
- 权衡:HFI/DMS 能提升因子强度,但可能增加换手与集中度;多策略混合较稳健但“因子纯度”略被稀释。
参考资料(公开,可课堂引用)
- Scientific Beta White Papers
- Multi‑Beta Multi‑Strategy (MBMS) Indices: Methodology and Rationale
- Diversified Multi‑Strategy (DMS) and High Factor Intensity (HFI) series
- Minimum Volatility / Maximum Decorrelation methodologies
- EDHEC‑Risk Institute 相关研究(因子溢价、分散、估计误差与稳健性)
- 指数维护文档(Rebalancing & Reconstitution Rules)、数据与可投资性筛选口径说明
小结
- 怎么做因子:多描述子、行业/国家内标准化,构造 Value/Momentum/Profitability/Low‑Vol/Investment 等分数;
- 怎么合成:先形成“单因子池”,再在池内应用多种互补的加权/分散策略;
- 怎么落地:将“因子 × 策略”网格化结果等权聚合(或 DMS/HFI 一体化),叠加可投资与分散约束;以季度/半年度节奏、缓冲与最小交易阈值控制换手;
- 核心价值:用“分散的分散”对冲模型与估计误差,把学术上的因子溢价,转化为透明、可复制、容量友好的长多指数产品。
DFA
一句话概括
DFA 的方法论=以学术证据支持的长期溢价为锚(小盘、价值、盈利),通过规则化的“倾斜”把这些溢价纳入广泛分散的 long‑only 组合;不做激进择时,也避免频繁再平衡,而是用“耐心交易 + 替代性选股 + 缓冲带”在低成本、低冲击、税务高效的框架内,长期、稳定地持有这些暴露。
研究与工程哲学
-
预期回报的多维框架(学术锚定)
- 股票的长期预期回报由以下维度解释:规模(Size)、相对价格/价值(Relative Price/Value)、盈利(Profitability),并兼顾投资强度(Investment)与市场贝塔。
- 把这些维度变成“稳定的暴露倾斜”,而非短期预测或择时。
-
广泛分散、长多可投资
- 覆盖大/中/小盘的广泛股票池,尽量纳入微小盘但在流动性与容量边界内管理权重。
-
不择时、少调仓
- 不主动“押注风格时点”,采用缓慢、规则化的暴露管理,接受一定跟踪误差换取低成本与因子纯度。
-
耐心交易与执行“灵活性”
- 不盯市价追单;利用“可替代标的”集合进行相对报价,做流动性提供者;通过缓冲带减少边缘换手。
-
税务与治理
- 税损收割(Tax‑loss harvesting)、批次选择、证券借贷收入回馈,形成净到手收益的优势。
预期回报模型与信号
- 规模(Size):以自由流通市值衡量,小盘溢价长期存在但波动大,权重受流动性/交易成本约束。
- 相对价格(Value):以 B/P、E/P、CF/P 等度量“便宜”;更偏好高 B/P(价值)股票。
- 盈利(Profitability):以 Operating Profitability、Gross Profitability、ROE 等度量“质量/盈利强度”。
- 投资(Investment,次要):低投资(资产增长低)常与较高回报相伴,但在实务上多作为次要维度。
- 动量(Momentum)作为交易叠加而非目标暴露:避免买入强烈负动量、延迟卖出强烈正动量,降低交易冲击与反转风险。
信号处理(通用做法)
- Point‑in‑time 数据治理(公告滞后、退市、复权);
- 横截面去极值 → 方向统一(越大越好)→ 行业内或国家内标准化(z/秩/正态分位);
- 多描述子等权合成各维度得分。DFA 更强调“可替代集合 + 倾斜”而非精细排名打分。
从信号到持仓:DFA 的“倾斜式”组合构建
与用优化器显式最大化 alpha 不同,DFA偏向“规则化倾斜(tilt)+ 容量友好”的权重框架:
-
母宇宙与可投资筛选
- 以可投资市值/流动性为门槛的广泛宇宙(分地区/国家);微小盘纳入但有权重与交易边界。
-
倾斜目标设定(不追求精确点位)
- 为规模/价值/盈利三维设定目标倾斜强度(弱/中/强),而非精确暴露数值;国家/行业暴露保持在合理范围(非严格中性,但避免极端偏离)。
-
权重函数(示意)
- 基于市值加权的“可微倾斜”示意:
wi∝Capi⋅exp(θVzi,Value+θPzi,Profit−θSzi,Size)
其中 θ 为倾斜强度参数(课程可调参演示)。
-
缓冲带与替代性(Substitutability)
- 为每只股票定义“可替代集合”(同一国家/行业、相近规模与价值/盈利分位),在集合内择“交易成本更低”的标的先行,达到目标暴露的同时降低成本。
-
约束与分散
- 单票/行业/国家权重上限与最小持仓约束;有效成分数/Herfindahl 控制集中度;流动性(ADV)与交易占比限制。
-
连续再平衡(非周期性“重构”)
- 无硬性“季度重构日”,而是持续评估漂移与现金流,把再平衡分散到时间上;仅当偏离超过带宽才触发交易。
交易与成本工程(DFA 的“耐心交易”)
-
交易原则
- 做价格的“接受者”而非“追逐者”:更多使用限价单/做市流;对流动性差的微小盘分散执行;
- 以“机会集”为单位,而非“单只股票目标权重”为单位下单。
-
成本模型与门槛
- 线性点差 + 冲击(平方根律/二次近似)估算;设“最小交易效果阈值”,低于阈值不动。
- 交易≤ADV 的比例上限;对高借券费/难借股票降低短期动作意愿(虽为 long‑only,但涉及借券供给与融券需求的市场摩擦)。
-
动量叠加(交易风控而非押注)
- 不在强烈下跌后立刻“抄底”(避免负动量买入);对强烈上涨的持仓“延迟卖出”以捕捉短期延续,减少逆势成交。
-
税务与证券借贷
- 应税账户的批次选择、税损收割;证券借贷收入抵扣费用,提升净到手回报。
风格择时与拥挤
- 不主动择时
- 目标是跨周期持有被学术验证的溢价,不做高频或中期权重切换。
- 拥挤与容量管理
- 微小盘/价值深度与成交稀疏度相关,控制持仓与交易/ADV;接受“更缓慢实现目标暴露”以换取容量与成本安全边际。
常见产品范式
- 核心股票(Core Equity):接近市值权重但带小盘/价值/盈利的温和倾斜,低 TE、容量大、税务友好。
- 小盘/小盘价值:更强小盘 + 价值倾斜,容忍更高 TE 与换手上限。
- 高盈利/质量倾斜:在核心或价值框架上叠加盈利维度,改善风险调整回报。
- 国际/新兴市场版本:按国家/估值/盈利分层,结合各市场的流动性差异设置不同带宽。
- (固收侧)以“期限(Term)× 信用(Credit)”两维为主的预期回报框架,控制利率与信用暴露,执行同样强调耐心与成本。
与 AQR / MSCI / Scientific Beta 的对比(一句话版)
- 与 AQR:AQR 用优化器把 alpha‑风险‑成本一体化、可做 L/S;DFA 更像“规则化倾斜 + 交易与税务实现”的长多工程。
- 与 MSCI:MSCI 提供“目标暴露 + 优化器 + 周期性重构”的指数;DFA采用“连续再平衡 + 替代性交易 + 税务工程”,不盯指数重构日。
- 与 Scientific Beta:SB 强调“多β × 多策略”网格化聚合;DFA更强调“少而精的溢价维度 + 倾斜 + 执行灵活性”。
参考文献与公开资料(便于课堂引用)
- Fama, E. F. & French, K. R. 系列论文:1992/1993(Size/Value)、2015(五因子模型,含 Profitability/Investment)。
- DFA 白皮书与客户演讲材料:关于“多维预期回报框架”“耐心交易”“税损收割与证券借贷”的公开说明。
- 行业资料:Barra 风格模型文档(暴露测量)、市场微结构成本研究(平方根冲击律)。
小结
- 怎么做因子:以 Size、Value、Profitability 为核心维度,规则化清洗与行业内标准化,构建“可替代集合”。
- 怎么合成:不是“精细打分 + 强优化”,而是“市值基础上叠加连续倾斜”,用缓冲与带宽管理漂移。
- 怎么落地:连续再平衡与耐心交易、替代性选股、动量叠加的交易风控、税损收割与证券借贷;长期持有,不择时。
BlackRock Systematic
一句话概括
BlackRock Systematic 的方法论=以可解释的经典风格(Value、Quality、Momentum、Low‑Risk、Size 等)为核心,辅以稳健的统计/机器学习融合与多周期合成;在 Aladdin 风险框架下,用显式成本与多维约束的优化器把信号落地为 long‑only 指数增强/主动多头或 long‑short 风格溢价组合,并在大规模交易与税务/ESG约束下,以再平衡带与 TCA 闭环控制换手与容量。
研究与工程哲学
- 学术锚定 + 工程稳健:以有证据支持的风格溢价为主线,偏好可解释、跨市场稳健的描述子。
- 全流程可投资:从数据治理 → 信号清洗 → 合成 → 风险与成本内生优化 → 执行/TCA → 税务/ESG 的一体化工程。
- 多维分散:风格 × 地区 × 行业 × 周期(快/慢窗口),减少单一风格/单周期失效。
- 谨慎使用 ML:将机器学习用于稳健融合与非线性关系捕捉,但对过拟合施以强正则与可解释性约束。
- 成本与容量优先:规模带来的流动性敏感,重视换手预算、冲击成本建模与(合规前提下的)流量内部对冲/净额化。
信号与因子构造
股票多因子
- 价值 Value:B/P,E/P,CF/P,Sales/P 等多口径,行业内去极值与标准化,合成综合价值分。
- 动量 Momentum:价格动量(12‑1)与残差动量(去除 β/行业后的动量),常做波动调整;短期反转信号用于交易层风控。
- 质量 Quality:盈利性(ROE、Gross Profitability)、稳健性(应计为负、盈利波动为负)、保守投资(资产增长为负)、杠杆为负。
- 低风险/低贝塔 Low‑Risk:特质波动、最小方差近似暴露、低 β 思想(BAB)。
- 规模 Size:相对小盘/中盘倾斜,在流动性/容量约束下实施。
- (可选)情绪/预期:盈利预期修正、盈利意外(SUE)、研报情绪(文本)等作为辅助。
清洗与标准化(通用模板)
- Point‑in‑time 数据治理(公告滞后、复权、退市)、异常值审计;
- 横截面去极值(分位或 ±3σ)→ 方向统一(越大越好)→ 行业内或国家内标准化(z/秩/正态分位);
- 视产品对规模/β/非目标风格做残差化。
合成与多周期
- 单风格多描述子等权或稳健配权(基于长期 IC/IR,做收缩与去冗余);
- 快/中/慢窗口的 EWMA 半衰期合成,降低相位错配风险。
固收与多资产
- 固收:期限(Term)、信用(Credit)、流动性、价值/动量(跨利率期限结构与信用利差),结合约束久期与风险预算。
- 多资产:时间序列动量(趋势)、Carry、价值/再估值、宏观敏感因子,做波动目标与相关性收缩。
从信号到“alpha 预测”与 ML 融合
- 基础映射:αi,t=κ⋅Si,t,可按个股波动/特质波动缩放。
- ML 融合(公开口径):用正则化线性模型(Ridge/Lasso)、梯度提升(GBM)或堆叠框架,作稳健加权;强调可解释性(特征重要度、单调性约束、风格一致性)。
- 风格分桶(sleeves):各主要风格独立建模,最后在优化器统一权衡,防止互相“污染”。
组合构建:优化器一体化(风险与成本内生)
目标函数(示意,long‑only/active 版)
wmax α′w−2λw′Σw−C(w,wt−1)
- Σ:协方差矩阵(Aladdin/Barra 风险模型,含行业/风格因子与特质风险,做稳健收缩)。
- 成本 C:线性点差 + 冲击(平方根律/二次)+ 换手惩罚;含交易/ADV 上限。
关键约束(按产品线强弱不同)
- long‑only 指数增强/主动多头
- 预算:∑wi=1, wi∈[0,ui];
- TE 目标/带宽(相对母指数);
- 行业/国家主动权重带、风格暴露带;
- 单票上限、集中度控制(Herfindahl/有效成分数);
- 流动性与容量(ADV、持仓/交易额门槛);
- 税务/ESG 约束(税损收割、碳强度/争议事件、专属排除列表)。
- long‑short 风格溢价(市场中性/低 β)
- 净 β≈0,行业/风格暴露 ∣B′w∣≤ε;
- 杠杆 ∥w∥1≤L 与借券费/可借量约束;
- 与上同的流动性、集中度与成本约束。
再平衡、执行与 TCA 闭环
- 频率:风格月频/双周为主;交易/事件信号可周/日;指数增强多与现金流协同“连续再平衡”。
- 缓冲与带宽:进入/退出缓冲带、最小交易阈值、目标权重带,显著降低不必要换手。
- 算法执行:VWAP/POV/IS/TWAP,依股票流动性与冲击特性自适应;对高冲击个股分散化执行。
- TCA:事前成本模型 vs 事后成交偏差评估,回归校准点差/冲击参数;
- 规模与流量管理:在合规前提下对内部/跨产品流量净额化,降低对市场冲击(规模优势)。
风格择时与风险管理
- 择时立场:仅做小幅、稳健的动态权重(例如基于风格估值差、风险环境、拥挤度),半衰期较长,避免激进时点化。
- 风险治理:波动目标、情景压测(风格崩盘/流动性紧缩/宏观冲击)、拥挤监控(借券费、成交量、价差、估值分位)、上限与缓释规则。
ESG/气候与合规约束(常见做法)
- 整合方式:
- 约束:碳强度/温室气体绝对值/升温目标、争议行业/事件排除;
- 目标:在不显著降低因子强度与 IR 的前提下,约束 ESG 指标;
- 数据:整合多家供应商并做一致性与稳健处理。
- 交易与治理:股东参与、投票政策与争议事件处置,纳入组合治理流程。
- 税务工程(地区适用):税损收割、批次选择、洗售规则合规优化,提升税后收益。
产品谱系与典型场景
- 指数增强/主动多头(Equity Enhanced/Active Core):TE 约束下的多因子主动,容量友好、费用较低,适合养老金/保险委外。
- long‑short 风格溢价/市场中性(Style Premia L/S):净 β≈0,风格与行业强中性,面向绝对收益。
- 最小波动/低波因子(iShares Minimum Volatility):以最小方差优化为核心、透明规则与约束工程,ETF 可复制。
- 多资产/固收系统化:趋势、Carry、价值与宏观敏感因子的跨资产分散;固收侧做期限×信用×动量/价值的多维框架。
与 AQR / MSCI / DFA / Scientific Beta 的对比(速览)
- 与 AQR:工程底座相似(风险/成本内生优化、多资产可能性),AQR在学术风格命名与跨资产文献输出更“学术范”;BlackRock在规模与执行/税务/ESG整合与TE 约束指数增强上更突出。
- 与 MSCI/Scientific Beta:后者偏规则化指数;BlackRock可做指数增强与主动产品,优化器自由度更高、约束更细(TE/税务/ESG/流动性)。
- 与 DFA:DFA重“倾斜 + 耐心交易 + 税务效率”的长多;BlackRock在**优化器一体化与多产品线(含 L/S)**更宽。
公式与流程示意
- 横截面标准化(行业/国家内):
zi,k,t=σg,txi,k,t−μg,t,g∈{行业/国家}
- 多描述子合成(收缩/等权):
Si,f,t=k∑wk(f)zi,k,t,k∑wk(f)=1
- 多风格到 alpha:
αi,t=f∑θfSi,f,t(多周期 EWMA 融合,波动缩放)
- 优化器(long‑only/active 示意):
wmax α′w−2λw′Σw−C(w,wt−1)s.t. TE/行业/国家/单票/ESG/流动性/换手约束
参考资料(公开,可课堂引用)
- Andrew Ang(BlackRock)等:Factor Investing 白皮书与“From Research to Investment”系列。
- BlackRock Systematic/SAE 对外演讲与产品说明(指数增强、最小波动、风格溢价、多资产系统化)。
- Aladdin/Risk 文档与 MSCI Barra 风格风险模型资料(暴露与协方差建模)。
- 交易成本与冲击研究(平方根冲击律、TCA 实务)。
小结
- 怎么做因子:经典风格为主,点位数据治理、去极值与行业/国家内标准化;多描述子与多周期稳健合成,适度 ML 融合。
- 怎么合成:优化器中把 alpha、风险与成本一体化,叠加 TE/行业/国家/单票/ESG/税务/流动性等约束。
- 怎么落地:指数增强与主动多头重容量与低换手;L/S 版本控净 β 与借券成本;大规模执行 + TCA 闭环 + 税务工程与 ESG 约束,形成面向机构的“可投资的系统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