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吴克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4-4-24

概要

  • 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银行业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管理
  • 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考

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风险、损失与资本
  • 风险管理模式的发展
  • 风险管理策略
  • 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

  • 风险: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
  • 风险与损失的关系。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风险是一个事前概念。
  • 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 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和灾难性(极端或异常)损失(Stress Loss,SL)。

三类损失

  • 预期损失
    •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
    • 管理方式: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
  • 非预期损失
    •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
    • 管理方式:预留充足的资本来覆盖
  • 灾难性损失(极端损失)
    • 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 管理方式:购买商业保险;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通过压力测试制定应急方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 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马柯维茨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组合理论,即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已经成为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第一次华尔街革命。
  • 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夏普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揭示了资产的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定量关系,为现代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次华尔街革命。
  •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70年代。1973年,布莱克、舒尔斯(斯科尔斯)、默顿提出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型为衍生产品定价有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开辟了风险管理的全新领域。第三次华尔街革命。
  •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80年代。

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ERM

ERM的核心概念和组成部分


核心概念 定义
内部环境 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风险管理哲学,为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设定基础。
目标设定 基于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确保设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
事件识别 识别内部和外部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事件,区分风险和机会。
风险评估 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为确定风险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风险应对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如避免、接受、减少或共享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控制活动 建立和实施政策和程序,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信息与沟通 识别、捕获和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各方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监控 对ERM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6)》


  • 风险治理架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的职责分工,并设立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偏好,并设定风险限额,以确保风险管理与机构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相一致。
  • 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规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的方法,以及压力测试、新产品风险评估、资本和流动性评估等。
  • 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 内部控制和审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以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 监督管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监管,并根据本指引评估其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银行业风险类型及其特点


  • 传统7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国别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
  • 新增12大风险管理:集中度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外包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反洗钱管理或洗钱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交叉性金融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新业务(产品)风险管理、行为风险管理、气候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策略


  • 风险分散
    •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策略完全消除。
    • 风险分散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信贷业务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借款人。银团贷款和多样化授信。
    • 风险分散的前提条件与成本。
  • 风险对冲
    •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 风险对冲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风险对冲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
    • 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负相关的业务组合)和市场对冲(衍生产品)两种情况。
  • 风险转移
    •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
    • 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与非保险转移。保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购买保险,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非保险转移是指以担保、备用信用证等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衍生产品可看做是特殊的保单。
  • 风险规避
    •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 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
  • 风险补偿
    • 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
    • 价格补偿与非价格补偿。价格补偿是指通过价格调整获得合理的风险回报。从风险补偿的角度,定价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 风险治理架构
  • 风险文化、偏好和限额
  • 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
  • 风险数据与IT系统
  •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风险治理架构


  • 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通常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 监事会是商业银行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活动的监督者。
  • 高级管理层是风险管理的执行主体。商业银行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置首席风险官(CRO)或风险总监,负责分管风险管理条线工作,直接对行长负责。
  •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应当与业务部门保持相对独立。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控各类限额;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 三道防线:前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
    • 前、中、后台分离

风险文化、偏好和限额

  • 风险文化与策略
    • 风险承担机制:谁产生了风险、升级程序、明确的后果
    • 稳健的薪酬和绩效考核
  • 风险偏好管理
    • 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总量
    • 渣打银行:实施其战略目标时准备承受的风险水平的描述
    • 巴克莱银行:阐明了银行在追求经营目标时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
    • 汇丰银行:根据核心价值、战略和风险管理能力而定的银行所愿承受的风险的类型和水平
  • 风险偏好设置与实施过程中需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愿意承担的风险及承担风险的能力、监管要求、(充分考虑)压力测试

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

  • 风险识别/分析

    •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风险种类和性质)和分析风险(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规律)两个环节。
    •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与分析风险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 常用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有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方法、分解分析法。
  • 风险计量/评估

    • 风险计量/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 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
    • 监管机构对风险计量模型的监督检查
  • 风险监测/报告
    • 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KRIs)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 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关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 风险控制/缓释
    • 风险控制/缓释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风险数据与IT系统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重视数据的来源、流程和时效,需要良好的IT构架和技术支持,并且需要明确的、基于具体业务的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采用大规模的自动化处理技术收集数据和信息。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无形资产”,必须设置严格的安全保障,确保系统能够长期、不间断地运行。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 内部控制
    • COSO委员会: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 巴塞尔委员会:内部控制过程的主要目标包括效率与效益,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遵守法律及管理条例的情况。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
  • 内部审计
    •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 基本属性:独立性、客观性
    • 内部审计的对象: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 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第一,帮助组织识别、评价重要的风险暴露,促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改进;第二,监控和评价组织风险管理系统的效果;第三,评价与组织的内部治理、运营和信息系统有关的风险暴露;第四,把在咨询业务中对风险的了解结合到发现和评价组织的重大风险暴露的过程中去。

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识别

  •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 客户的类型,如是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
    • 基本经营情况,如业务范围、盈利情况等。
    • 信用状况,如有无违约纪录等。
  • 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 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管理层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
  • 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 担保是第一还款来源还是第二还款来源?
    • 担保有五种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
  • 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 具有更为突出的经营风险,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
    • 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很少开具发票。
    • 容易出现逃废债现象,直接影响其偿还意愿。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集团法人客户具有的四个特征;集团内各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
  •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4)系统性风险较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 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 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零售贷款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 贷款组合内的各单笔贷款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贷款组合的整体风险通常小于单笔贷款信用风险的简单加总。
  • 贷款组合信用风险分析应当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行业风险;区域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局限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仅仅存在贷款业务。票据贴现、转贴现和透支,同业拆借与存放同业,证券投资,或有负债业务(主要有担保业务、票据承兑业务、信用证业务)都存在信用风险。
  •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除了信用风险之外,还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 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识别问题。

案例: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

  • 1995年8月15日至1996年8月21日期间,南德集团凭借虚构的进口货物合同、交通银行贵阳分行对合同的“见证意见书”,通过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在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共骗开信用证33份,开证总金额为8000多万美元。 实际兑付信用证31份,承兑总金额达7500多万美元。除部分用于还债及业务支出外,余款大多用于循环开立信用证,从而给中国银行湖北分行造成实际损失3500多万美元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 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南德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牟其中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南德集团被判处罚金500万元,牟其中犯信用证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2000年8月22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2003年9月,牟其中的刑期改为18年。“这是法院方面依据牟其中在狱中表现良好的情况作出的”。
  • 争论焦点:信用证诈骗还是信用证融资?
    • 刑事一审判决与二审裁定在阐述理由时,均认定被告单位南德集团及牟其中具有非法占有国家资金之目的。 辩方则称被催促还款期间,牟其中有还款的意愿和还款行为,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难以成立。已有证据只能证明南德集团及牟其中意图通过信用证方式为集团融资。
    • 信用证是一种融资工具。牟其中利用信用证的融资功能,意图通过循环开立信用证的方式,长期占用资金,其目的和信用证的融资功能是一致的。因为信用证项下的资金本身就有为开证申请人融资的功能,只不过利用循环开立信用证融资的时间较长且有违相关规定而已。
    • 2003年1月18日,刑事辩护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兼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等四位中国顶尖级的法学专家,对牟其中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并出具了一份长达21页的法律意见书,一致认为:一审判决及二审裁定所认定的基本事实有误,被告单位南德集团及被告人牟其中等的行为尚不足以构成信用证诈骗罪。

案例: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

  • 1993年3月底,美籍华人梅直方、李卓明由常景山、于芝来引荐来到衡水农行,对副行长赵金荣、徐志国说,他们的“亚联集团”可以从国外引资到衡水,条件是农行开具备用信用证交“亚联集团”用于引资。
  • 4月1日、2日,赵、徐与梅、李签定了3份引资总额为100亿美元的协议书。
  • 4月5日,赵越权在200张总金额为100亿美元、一年期、不可撤消、可转让的备用信用证上签字,外汇业务科副科长刘淑红也签了字,加盖公章。梅、李次日寄往国外。
  • 赵、刘在受到上级行负责人批评后,仍继续给境外公司、银行签发信用证的确认函。当赵向梅、李索要反担保文件时,梅、李二人以虚构的“联合国家共和银行”的名义,制作了一张金额为100亿美元的备用信用证作为反担保。
  • 5月26日,赵金荣参加农总行召开的会议。赵将会议内容透露给徐,徐把写有审查梅、李诈骗内容的字条交给翻译赵永强,让其告知梅。
  • 6月16日,农业银行发表声明:“……备用信用证系国内外不法分子采取诈骗手段,非法使用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根本就不存在的‘国际业务部’名义开出的,所以该全部信用证自开出之日起就是无效的。对利用上述信用证进行的一切交易活动及其产生的后果,我行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 8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英文)刊登《银行家携数十亿巨款潜逃》,称马永伟因签发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被判死刑
  • 9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文汇报》发表声明:上述报道纯属捏造、恶意诽谤。中国农业银行对《南华早报》无中生有,别有用心诋毁中国农业银行及其法人代表名誉的卑鄙行径,表示极大愤慨,并提出强烈抗议……中国农业银行保留对《南华早报》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 1994年4月,衡水地区中级法院对8名被告进行了公开审理。
  • 4月26日,一审判决:以诈骗罪、伪造公文印章罪判处梅直方有期徒刑20年,李卓明14年,驱逐出境;以玩忽职守罪、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赵金荣11年;以玩忽职守罪、为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徐志国19年。同案赵永强、常景山、于芝来、刘淑红分别被判处14年、7年、2年、1年有期徒刑。7被告不服,提出上诉。
  • 5月13日,河北省高级法院二审终结,维持原判。5月1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罕见的大案,深刻的教训》。
  • 案例启示
    • 这是一起信用风险案例,同时也是一起操作风险案例。
    • 信用风险既存在贷款、贴现等业务中,还存在于或有负债中。
    • 或有负债等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更容易忽视,一旦发生,有可能是致命的。1993年国家外汇储备只有211.99亿美元,2013年底已达38,213.15亿美元。
    • 农业银行在管理中存在问题。
    • 刑罚过重,可能存在司法不公。

信用风险计量

  • 信用风险计量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

  • 三个重要指标: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 EAD)

  • 风险暴露分类: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

客户评级

  • 客户评级的基本概念
    • 客户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
    • 违约(Default)。内部评级法的最重要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1)债务人对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2)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品等追索措施,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银行的债务。“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银行的债务”有7种情形。
    • 违约概率(PD):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可采用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等技术估计平均违约概率。
    • 违约概率与违约频率(违约率)不同:违约频率(违约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而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作出的事前预测。
  • 客户信用评级的三个发展阶段:
    • 专家判断法:即专家系统,传统信用分析方法,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如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等;二是与市场有关的因素,如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等。常见的有5Cs、5Ps
    • 信用评分模型: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
    • 违约概率模型: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
      • RiskCalc模型: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
      • KMV的Credit 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
      • 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无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与不同等级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是相等的。
      • 死亡率模型: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

债项评级

  • 违约风险暴露(EAD):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
  • 违约损失率(LGD):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 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度,LGD=1-回收率)。
  • 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和影响因素:、项目因素、公司因素、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 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

    • 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
    • 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来计算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

  • 违约相关性。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之间的违约相关性。
  • 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Credit Risk+模型等3大模型。
  • 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
  • 专家制度与信用评级
    • 5C: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加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就变成了6C。
    • 5P:个人因素(Personal),资金用途(Purpose),还款来源(Payment),保障(Protection),企业前景(Perspective)
  • 1909年,John Moody在其《铁路投资分析年刊》中首次引入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的概念。1916年,S&P开发出传统信用评级产品。
    • 世界著名的评估机构有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 、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 等。
  • 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
    •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种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商业银行根据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金要求。
    • 标准法(Standardised Approach, SA)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对信用风险水平不同的资产赋予不同的风险权数,即信用风险的权重依赖于外部评级结果,风险资产总量就是各类信用风险敞口分别乘以其风险权重然后求和。
  • 内部评级法
    • 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IRB)是指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法。
    • 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下的资本充足水平进行计量,对达到高标准要求的银行采用不同的资本监管(即对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资本充足率的银行给予相对较低的资本充足率的优惠),由此为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积极性。
    • “从资本协议对整个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来看,IRB法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王华庆为《外部信用评级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一书写的序言)
    • 内部评级法主要包括划分风险敞口、划分风险要素、划分风险权重等三个内容。
  • 内部评级法
    • 六大风险敞口类别:公司风险、国家风险、银行风险、零售风险、项目融资风险和股权风险。
    • 四个风险要素:(1)借款人的违约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2)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3)违约风险暴露或敞口(exposure at default,EAD);(4)期限(maturity,M)
    • 采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要分两步走,先是建立初级法(Foundation IRB),然后再建立高级法(Advanced IRB)。
    • 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即PD,其他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允许银行全部使用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
  • Z评分模型与ZETA模型

    •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爱德华·阿尔特曼(Edward I.Altman)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Z评分模型(Z-score model)。
    • 阿尔特曼教授在1968年分析了美国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22个会计变量和22个非会计变量,从中选出了5个关键指标,并依据这5个关键指标建立了Z评分模型。
  • Z评分模型

    • 如果企业的Z分值高于2.99,那么该企业就不会破产,划入非破产区;
    • 如果企业的Z分值低于1.81,那么该企业具有潜在的破产风险,划入破产区。
    • 当Z分值在1.81和2.99之间时, “未知区”(zone of ignorance)或“灰色区域”(gray area),处于该区域企业的前景还不明朗,无法判断。
  • ZETA模型
    • 1977年,阿尔特曼(Altman)、赫尔德门(Haldeman)和纳拉亚南(Narayanan)对原始的Z评分模型进行了重大修正和提升,推出了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ZETA信用风险模型,新模型的变量由原始模型的5个增加到了7个,它的适应范围更宽了,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大大提高了。
    • 模型中的七变量分别是: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的指标,规模指标。
  • 信用矩阵模型
    • 1997年4月,美国JP摩根与美国银行等共同研究,推出了评估信用风险的信用矩阵 (CreditMetrics) 模型。
    • 信用矩阵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运用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次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进而计算出个别贷款和整个信用组合的VaR值。
    • 信用矩阵模型本质上是一个VaR模型,目的是计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 信用矩阵模型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
  • 信用组合观察模型
    • 1998年,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Saunders和Wilson等人利用基本动力学的原理,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迁移,建立了信用组合观察(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也称“麦肯锡模型”。
    • 信用组合观察模型是在信用矩阵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换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换概率的变化。
    • 信用组合观察模型可以看成是对信用矩阵模型的补充,它克服了信用矩阵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换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适用于投机类型的借款人。
  •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 信用风险附加(CreditRisk+)模型是瑞士波士顿第一银行产品部(C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s,CSFP)在1997年源于保险精算学思想开发出来的。
    •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是一个违约模型(DM),它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它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
    •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比较简便、处理能力强等特点。但该模型只将违约风险纳入模型,忽视了利率的随机期限结构会在长期内影响信用风险头寸,没有考虑信用等级转移,不能处理非线性金融产品。
  • 信用监测模型
    • 1993年,KMV公司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型(BSM Model)提出了信用监测(Credit Monitor)模型,并经进一步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由于该模型由KMV公司开发,故又被称为“KMV模型”。
    • 信用监测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一种方法。首先估计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其次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 exercise point)。三是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 信用监测模型具有前瞻性,可以用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但该模型假设条件比较苛刻,不能处理非线性产品,不太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 风险监测对象
  •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 风险预警
  • 风险报告

风险监测对象

  • 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大类指标:基本面指标和财务指标。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和环境类指标,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增长能力指标。
  • 组合风险监测。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监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和资产组合模型。
  • 贷款风险分类
    • 2001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
    • 2002年1月1日起,各行应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
    • 2003年11月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将贷款五级分类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停止执行“一逾两呆”分类制度。
  • 贷款五级分类法
    • 正常(pass):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 关注(special mentioned):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次级(substandard):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 可疑(doubtful):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 损失(loss):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 不良资产/贷款率
  • 预期损失率
  •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 关联授信比例
  • 贷款风险迁徙率
  • 逾期贷款率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 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2日 印发,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 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 2005年5月17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从2005年7月1日实施)
    • 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 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 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 财政部,2012年3月30日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同时废止。
    • 本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 信贷资产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风险分类,标准风险系数暂定为: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对于其他风险资产可参照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采用的标准风险系数不得低于上述信贷资产标准风险系数。
    • 一般准备余额原则上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5%。
  •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2005年12月31日

    • 不良资产率不应高于4%,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应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应高于10%。
    •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
  • 新的要求: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贷款拨备率)相辅相成

    • 拨备覆盖率≥150%
    • 拨贷比(贷款拨备率) ≥ 2.5%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有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
  • 行业风险预警。包括行业环境风险因素、行业经营风险因素、行业财务风险因素和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 区域风险预警
  • 客户风险预警

风险报告

  • 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 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信用风险控制

  • 限额管理
  • 信用风险缓释
  • 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
  • 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

限额管理

  • 单一客户授信限额管理
  • 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管理
  • 国家与区域限额管理
  • 组合限额管理

信用风险缓释

  • 合格抵(质)押品
  • 合格净额结算
  • 合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池

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

  • 授信权限管理
  • 贷款定价
  • 信贷审批
  • 贷款转让
  • 贷款重组

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

  • 资产证券化
    •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四类与4个两大类
    •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 信用衍生产品
    •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s)是用来从基础资产上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的统称。
    • 信用衍生产品又称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以一定代价转嫁给其他机构的金融合约。信用衍生工具已成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使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极、被动的回避风险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
    • Credit derivatives是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为了描述这种新型场外交易合约而于1992年创造的新名词,第一笔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发生在1993年的日本。

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

  • 信用违约互换(CDS)
  • 总收益互换(TRS)
  • 信用联系票据(CLN)
  • 信用价差期权(CSO)
  • 信用违约期权(CDO)

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

  • 市场风险识别
  • 市场风险计量
  •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 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
  •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识别:市场风险特征与分类

  •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第3条]

  •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 市场风险的分类: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

利率风险

  • 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
    • 也称为期限(成熟期)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
    • 例如,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 收益率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
    • 收益率曲线的概念:由不同期限但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的收益率连接而形成的曲线,用以描述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 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反映了长短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它是市场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经济走势预期的结果。收益率曲线通常表现为四种形态:正向、反向、水平、波动收益率曲线。
    •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态的变化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例如,若以五年期政府债券的空头头寸为10年期政府债券的多头头寸进行保值,当收益率曲线变陡的时候,虽然上述安排已经对收益率曲线的平行移动进行了保值,但该10年期债券多头头寸的经济价值还是会下降。
  • 基准风险(Basis Risk)
    •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是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来源。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 例如,一家银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贷款的融资来源,存款按照美国国库券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而贷款则按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即使用一年期的存款为来源发放一年期的贷款,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就会使该银行面临着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 期权性风险(Optionality)
    • 期权性风险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利率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
    • 一般而言,期权赋予其持有者买入、卖出或以某种方式改变某一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的现金流量的权利,而非义务。期权可以是单独的金融工具,如场内(交易所)交易期权和场外期权合同,也可以隐含于其他的标准化金融工具之中,如债券或存款的提前兑付条款、贷款的提前偿还等等。
    • 一般而言,期权和期权性条款都是在对买方有利而对卖方不利时执行,因此,此类期权性工具因具有不对称的支付特征而会给卖方带来风险。而且,如今越来越多的期权品种因具有较高的杠杆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大期权头寸可能会对银行财务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

汇率风险

  • 汇率风险的概念: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 汇率风险的另一种定义:银行持有或交易外汇和黄金及其衍生产品所面临的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 汇率风险通常源于以下业务活动:(1)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交易、期货、互换和期权交易等;(2)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即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 外汇风险案例:中德啤酒为何被百威收购?
    • 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啤”)第一期工程1986年5月11日动工,1988年11月建成投产,但到1993年就负债累累,最后被美国百威公司收购。
    • “长啤”陷入困境,有多方面原因,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造成巨大损失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原因:
    • 一是德国马克升值,人民币贬值,马克由原借款时的1:0.7807元人民币上涨到1993年的1:3.50元人民币;
    • 二是贷款年利率由原7%逐年调升到10%以上,加之复利,致使“长啤”到1993年5月底共欠本息8300万德国马克,折合507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5亿余元。

股票价格风险

  • 股票价格风险的定义:由于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 股票价格风险的另一种定义:银行持有或交易股票及其他与股票类似的金融工具,如类似股票的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以股票/股票指数为基础的衍生产品等,都面临因股票价格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

  •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及其衍生头寸由于商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 商品价格风险中所述的商品不包括黄金这种贵金属,因为黄金是各国外汇储备资产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
  • 主要交易产品及其风险特征
    • 即期:指现金交易或现货交易,实践中即期通常是指即期外汇买卖。
    • 远期:包括远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利率合约。
    • 期货:包括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指数期货。
    • 互换:常见的有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 期权:非线性衍生产品。

  • 巴林银行(Barings PLC)事件
    • 1995年2月23日,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28岁的尼克·利森(Nick Leeson)逃往德国,而此时利森已致使巴林银行购进了200亿美元或者更多的日本政府债券和以日元度量的利率期货以及价值70亿美元的日经-225股指期货,最后给巴林银行带来了8.5亿英镑(约14亿美元)的损失 。10天后,荷兰国际集团收购以1.6英镑收购了巴林银行。
    • 1995年7月18日,英国银行监督理事会在经过了近5个月的调查后,结论是:巴林银行破产主要原因是“银行的管理失控及其他最基本的内部控制机制失灵”。
    • 斯蒂芬·菲1996年出版了《巴林银行的崩溃》一书(Fay,S.The Collapse of Barings.London)。书中写道:“公司管理层的疏忽,使利森的把戏耍了32个月。如果巴林银行早一点儿购买一套系统,…利森利用88888账号进行欺诈的交易行为,即使几周内未被发现,几个月内肯定会暴露无遗。例如,大家都知道的BRAINS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购买它大约需要花1000万英镑,但巴林银行在1995年1月才使用它,这时已经太晚了。”
    • 尼克·利森逃往德国后被引渡回新加坡。1995年12月,利森以欺诈和伪造罪名被新加坡法院判处6年半徒刑。1998年被确诊患上结肠癌,1999年7月3日获释。
    • 经过4年的铁窗生涯提前获释,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己身患绝症、妻子改嫁他人,老父也被诊断为癌症,而且今后的生活也是一片迷茫。
    • 就在利森即将出狱前夕,有关他的搞垮巴林银行的故事就已被拍摄成名为《流氓交易员》的电影,并已1999年6月25日在英国各地公映。
  •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
    • 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法文Société Générale,英文Societe Generale,简称SG)曝出该行历史上最大违规操作丑闻,该行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Jérôme Kerviel,又译盖维耶尔、盖维耶尔、盖维耶尔、卡林斯等)违规购入大量欧洲股指期货,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折合71.6亿美元)损失。此次法国兴业银行的损失金额是英国巴林银行当时损失金额的4倍多,是全球银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欺诈案之一,也是有史以来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 法国总统萨科齐称法兴银行欺诈案只是一个个案,“法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没有受到影响”。法国总理菲永(Francois Fillon)表示“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要求财政部长在8天内提供有关这一欺诈案的详细情况。法国央行总裁诺亚相信法兴银行能够度过这场危机。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德宣布将要求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进行“额外”监控。
    •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法国第二,欧洲第四。
  •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
    • 祸起欧洲股票指数期货。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盖维耶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从事欧洲股票指数期货(“欧洲50综合指数期货”?)交易。截至2007年年底,盖维耶尔预期股票市场会下跌,因此一直大手笔做空市场。由于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市场颓势与预期一致,盖维耶尔管理的账户在2007年年底时一度出现巨额的浮动盈利。
    • 从2008年开始,盖维耶尔突然反手做多,豪赌市场会出现上涨。然而,由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因次贷危机出现新一轮动荡,迫使法兴银行在发现盖维耶尔在股指期货上建立起来数百亿欧元多头仓位后整整抛售3天,最终蒙受49亿欧元损失。
    • 2008年7月4日,法国银行委员会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原因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市场风险计量

  • 缺口分析
  • 久期分析
  • 外汇敞口分析
  • 敏感性分析
  • 风险价值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 对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衡量有两个表现方式:

    • 一种方式是绝对值指标,即: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 另一种方式是比率指标,称之为利率敏感性系数,即: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 在预测市场利率将由波谷回升时,或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或兼而有之,从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正值;当预测市场利率将达到波峰时,进一步将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正值调整为最大——借长贷短
    • 当预测市场利率将由波峰回落时,或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或两者并举,从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负值;当预测市场利率将达到波谷时,进一步将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负值调整为最大 ——借短贷长

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

  • 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又叫在险价值、受险价值或险值,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度下,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组合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
    • 两个重要参数:持有期(holding period)和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
    • 例如,在持有期为1天,置信度为99%的情况下,若所估计的VaR值为1万元,即意味着该银行资产组合在1天内的损失有99%的可能性不超过1万元。
  • VaR的优点
    • 一个数。将不同业务、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用一个确切的数值表示出来,可以保证随后进行的风险监测、管理和控制的相对准确性;
    • 可比较。测量的统一性,使同一商业银行对所持各种头寸的各种风险进行加总,从而提供了能在不同业务和风险类别之间进行比较和汇总的风险计量方法,也可以对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 易理解。“按概率,最坏也就是这个程度”。
  • VaR的缺点

    • 未给出尾部极端损失的具体信息
    • 不正确的激励
    • 不是相容风险测度
  • 计量VaR值的方法

    • 方差-协方差法
    • 历史仿真法
    • 蒙特·卡洛仿真法

VaR方法的比较


特征 方差-协方差法 历史仿真法 蒙特·卡洛仿真法
估值 线性 线性+非线性 线性+非线性
分布:形状 正态 真实 一般
分布:极值 较低概率 近期事件 有可能
实施:易于计算 平均水平
实施:易于沟通 平均水平 容易
VaR精确性 短时间窗内较差 多次迭代后较好
主要的缺陷 非线性、厚尾 时变风险、极端(罕见)事件 模型风险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 市场风险管理总体要求
    • 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治理架构
    • 全面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 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流程
    • 完备、可靠的IT系统
    • 可靠的独立验证
    • 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计
  • 市场风险监测与报告
    • 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向董事会提交,向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交。11项内容。四种报告。
    • 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每周或每日。
  • 市场风险控制
    • 限额管理。包括头寸限额、风险价值限额、止损限额和敏感度限额。
    • 风险对冲。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对冲。

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考

  • 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数字技术与全面风险管理

FRM考试学习目标


流行教材中的介绍